區塊鏈

區塊鏈,隨著近幾年區塊鏈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應用,世界各國對相關法令都較以往都有廣泛而深入的研究與規範,也有更多法律案件可供探討參考,但同時由於區塊鏈的技術仍在不斷演進,應用領域也在不斷增加,技術的進展較法令規範的調整因應快速的情形恐仍無法避免,無論是開發商或是投資者,各參與人員除需留意技術面向,也需留意最新法令與案例,並諮詢法律專業人員,才能減少相關的法律風險,保障自身權益。

#品和法律事務所

朱俊銘律師學經歷及專長案件介紹:https://www.clc-law.com.tw/anderschu/

品和法律事務所專業服務團隊:https://www.clc-law.com.tw/team/

區塊鏈(Block Chain)與相關法律問題淺介

朱俊銘律師

一、 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從中本聰採用設計比特幣源起到現今,已經有多年的發展演進,也有以所謂區塊鏈1.0(數位幣)、2.0(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3.0(IOTA、各種跨鏈應用技術)來代表不同區塊鏈技術的演進,在此不再詳細分別介紹,僅就區塊鏈技術原始基本設計基本概念做一些簡介。

區塊鏈技術簡單來說是一種結合密碼學、演算法、共識決等等技術的分散式帳本技術(Dis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DLT),透過區塊(Block)與鏈(Chain)的設計,以確保資料的安全性、正確性與可驗證性,以去中心化資料庫的運作實現達到與以往中心化資料庫運作相同的功能。

每個區塊(Block)就相當一個記錄所需資訊的帳本,不同的區塊之間,則透過記載於前後區塊間的雜湊(Hash)資料加以鏈(Chain)起。如果要更動前一個區塊的資料,也必須重新計算該區塊的Hash值,再更動相連區塊的Hash值,透過這樣的方式把不同的區塊鏈起來,而無法只單一更動其中某一個區塊,同時透過限定Hash值的條件,讓Hash的計算增加更多難度而費時費力,難以在合理時間完成,就可以確保不同區塊而相鏈在一起的資料不易遭更改,特別是在鏈起的區塊愈多時(相鏈結在一起的帳本愈多時),以現有的運算速度,幾乎不可能在合理時間內更改所有帳本,達成確保資料的安全、不可篡改的目的。

以一般人常用的網路銀行中心化交易及大家耳熟能詳、採取區塊鏈去中心化帳本技術的比特幣來舉例說明。一般傳統的網路銀行交易轉帳時,客戶利用網路銀行由自己帳戶轉帳1萬元到他人帳戶時,需要先登入該銀行的中心資料庫進行身分驗證,確認是該存戶本人進行操作,同時在用戶輸入相關資訊確認轉帳1萬元時,在該銀行資料庫進行紀錄帳戶少1萬元,轉到他人帳戶,同時與其他銀行資料庫交換資料,完成轉帳的交易,由於資料庫一般都是由銀行自己維護提供,所以稱為中心化的資料庫。與此相異的,比特幣的交易則是採取分散式的資料庫,沒有一個單一的機構來進行交易的記錄,而是在全球網路上有不同的電腦、伺服器協助進行交易的記錄,這些電腦、伺服器就稱作礦工(估計至少有數十萬的礦工),透過區塊鏈的機制,確保每一個電腦、伺服器上的紀錄都是相同的,由於要更動某一台電腦、伺服器上的紀錄,同時就要更動所有電腦、伺服器的紀錄,以區塊鏈技術的設計,現有技術幾乎無法及時完成所有的更動,因此可以確保資料的正確性與不可篡改,身分的驗證則是搭配公私鑰制度來確認。二者在使用者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如果都是使用App來進行,除了一些操作介面的不同,一般使用者也不會察覺到背後採取的技術有太大的不同。

二、區塊鏈三大分類

大家常將區塊鏈的應用,分為幣圈、礦圈與鏈圈。

幣圈通常是指所謂的比特幣、乙太幣等等著重加密貨幣(Crypto Currencies)之發行與交易相關者。

礦圈則包括礦場、礦工以及運作設備提供相關者;礦工指各個協助記錄區塊資訊、散布全球各處的電腦及伺服器等挖礦設備,透過解答設計的數學難題,爭取記錄的權限並獲得報酬相關個體挖礦者,礦場則是大量經營挖礦者,同時擁有數量龐大的挖礦設備,提供電腦、伺服器、運算晶片等運算設備之相關廠商,例如Nvidia、台積電亦屬於礦圈。

鏈圈則是指將區塊鏈技術發展於產業界應用相關者,一般都不會發行加密貨幣,而是著重底層的區塊鏈技術應用與發展,包括應用於醫療健康、數位資產交易、教育、出版、物聯網、智慧財產權交易、電子存證等等領域。

三、常見法律問題簡介

幣圈主要涉及的就是代幣首次發行ICO(Initial Coin Offering)或是證券型代幣發行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以及相關交易所。雖然 ICO主要是指各種包括比特幣、乙太幣等等所謂的加密「貨幣」,不過目前一般見解並不認為這些加密貨幣具有完全的貨幣功能,而不認為屬於真正的貨幣。而STO則屬於符合證券交易法令的有價證券發行,兼具加密貨幣與證券的性質。ICO所發行的代幣如果涉入證券交易所有價證券的定義範疇,就需要遵守相關法令的規範。

ICO在各國的規範不一,有禁止也有開放的,對於稅務及反洗錢相關規範也有不同,因此發行方需留意各國的法令規範,決定合適的發行地點,並隨時關注法令的變化;而一般投資者,則需留意發行對象的相關資訊,只憑白皮書即投入,恐有遭吸金詐騙的風險,例如近期偵破台灣的IB Coin吸金詐騙新台幣約2.5億元案件;對於交易所的選擇也必須留意,交易所形同虛擬代幣交易的中介商,因此交易所的信用、技術與資安能力等等都相形重要,否則也有交易所自導自演詐騙、監守自盜、假造交易資訊誤導、遭駭客入侵、技術故障等等風險。

STO發行方則需遵守各國證券交易、洗錢、稅務等相關法令監管,各國監管條件及法令規範不一,需評估法遵成本及營運成本,決定在何處發行,而由於各國政府對於STO大多有強度不一的監管,對於一般投資者的保障相對ICO來的高,但仍有資安、投資漲跌等其他風險需加以留意。

此外,二者在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的使用上,也可能存有設計缺陷,導致發生合乎合約約定的數位資產轉移風險,例如105年間,利用以太坊(Ethereum)公有鏈打造智能合約平台的去中心化自治組織The DAO(the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就發生利用合約漏洞大量移轉相當新台幣14億元價值的乙太幣事件。

由於網路交易的全球無國界性質,相關參與者尤需留意發生法律風險時,無論是協商或訴訟需在何國進行、適用何國法令的法律處理機制成本。而發行者就白皮書之撰寫,特別需要商請法律專業人士,一同研擬,以符合相關法律規範,並進行風險安排與管控。

礦圈主要涉及礦場、礦工及生產交易礦機、晶片等,一般各國的法令並未特別就礦場、礦工、生產交易者加以不同的規範監理,惟就礦場經營可能涉及的公共安全、電力影響,未來是否會加以行政管理,就礦場及礦工獲利之稅務問題,未來是否會就其特殊性加以規範值得關注。

鏈圈則主要涉及技術問題,同時視所應用的領域決定應適用的相關法律規範,而有不同的法規遵循議題。例如相關技術是否有資安、程式碼設計瑕疵以及相關瑕疵擔保責任,如應用鏈圈開發的技術於醫療領域,也需遵守相關醫療法令,如應用於金融交易領域,則有相關的金融法令需加以遵循。

四、結語

隨著近幾年區塊鏈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應用,世界各國對相關法令都較以往都有廣泛而深入的研究與規範,也有更多法律案件可供探討參考,但同時由於區塊鏈的技術仍在不斷演進,應用領域也在不斷增加,技術的進展較法令規範的調整因應快速的情形恐仍無法避免,無論是開發商或是投資者,各參與人員除需留意技術面向,也需留意最新法令與案例,並諮詢法律專業人員,才能減少相關的法律風險,保障自身權益。

區塊鏈

區塊鏈(Block Chain)與相關法律問題淺介

區塊鏈

#品和法律事務所

朱俊銘律師學經歷及專長案件介紹:https://www.clc-law.com.tw/anderschu/

品和法律事務所專業服務團隊:https://www.clc-law.com.tw/team/